联华证券_在线炒股配资_全国炒股配资门户 首页 联华证券 在线炒股配资 全国炒股配资门户

股票购买平台 文化中国行丨守住一张抬阁会桌,留住记忆中的年味

发布日期:2025-02-07 21:05    点击次数:165

股票购买平台 文化中国行丨守住一张抬阁会桌,留住记忆中的年味

一张会桌就是一台戏股票购买平台。

锣鼓开道,众人高抬数名身着戏服,装扮精美的童子且歌且舞,所到之处,人声鼎沸,喝彩连连。如果说记忆中的年味离不开热闹与喜庆。抬阁(浦江迎会)无疑是浙江民间最具代表性的节日“气氛组”之一。

抬阁,顾名思义,就是由成人抬着孩童,进行巡回演出的民俗巡游表演,又称“抬角”“抬歌”“高抬”“迎会”等,是融绘画、戏曲、彩扎、纸塑、杂技等艺术为一体的表演艺术。据传起源于中原地区的迎神赛会活动,在全国各地都有丰富、独特的形式。

而在浙江,尤以金华浦江的抬阁(浦江迎会)与宁波北仑的郭巨抬阁、宁波前童抬阁最负盛名。

蛇年春节,这项古老的艺术也再次在民间的街头巷尾焕发生机,点燃每个观众对年味的期待。

【1】

“孟良则悬索牵绳,遇春则举枪持戟。沛公执剑,白蛇屈斩以夷犹;刘海戏蟾,青钱高悬而投掷……前者呼,后者应,耳闻一曲歌谣;近者悦,远者来,踏遍几番街市。翘首而寸心暗想,拍手攀肩;静观而双目凝神,交头接耳。东西南朔,不远千里而来。”

展开剩余84%

在清人宋琦在《青山岩迎会赋》一文中,我们还能一睹金华地区浦江、兰溪等地盛极一时的抬阁表演。

抬阁表演《八仙赴盛会》

据传,南宋末年,浦江黄氏后裔为纪念祖先,创制会桌,因会桌制作注重巧妙,得名“迎巧”,这也是抬阁(浦江迎会)的前身。明代以后,“迎巧”逐渐演变为迎会,并从浦江黄宅一带扩展到全县乡村,成为重要的节庆活动。清代发展至鼎盛,影响力传播至兰溪、义乌等邻县。20世纪80年代后,抬阁再次迎来复兴,并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以“惊、险、奇、怪、妙”著称的抬阁巡游正是浦江迎会的核心内容。

抬阁表演的精妙在于巧妙的艺术设计与精湛的表演技艺的结合。表演中,数名三至五岁活泼秀丽的童男童女装扮成古装戏曲人物,被固定在四方形阁子的铁柱和支架上,或悬空而立,或凌空飞舞。表演队伍庞大而气势恢宏,前有铜铳、铁铳开路,后有龙虎旗、长旗、华盖紧随,宛如一幅流动的动态画卷。

《八仙过海》《西游记》《白蛇传》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……抬阁的造型往往取自经典戏曲或民间传说等通俗文学,每个故事经过艺术化的处理后,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,又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,传递着文化魅力、故事深意和吉祥喜庆的节日氛围,因而在民间备受欢迎,经久不衰。

【2】

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抬阁(浦江迎会)传承人,年逾八旬的张根志至今一听到哪里有抬阁活动,立刻精神抖擞,亲临现场,给小演员换衣服、亲自敲打乐器,热闹的现场,他总能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事。

“父亲在这方面,可以说是无私的。每到逢年过节,他就一心要把节日的氛围搞起来。有时候他甚至跟我说,就算贴钱也要办一下。”张根志的儿子张劲松从十来岁起,就跟着父亲耳濡目染,从打下手到现在的“台柱子”,如今,他也成为该项目的省级非遗传承人。

抬阁表演《水漫金山》

在张劲松的记忆里,在老家浦江寿溪村,父亲一直是村里组织文化活动的一把手,他当过村婺剧团的团长,组织过什锦班,“有一年大年三十,全村都在吃年夜饭,父亲还在忙剧团的事,等他回到家,家里的猪头都煮烂了,捞都捞不起来……”

也正因为对乡村多种戏曲文化的热爱与熟稔,给了张根志在传统表演形式上大胆创新的底气。

1995年,正值浦江建县1800周年庆典,浦江县政府组织了隆重的庆典活动。而传统抬阁的会桌最多只能容纳两三个人,内容与形式都相对比较单调。

于是,张根志联想到了在浦江、义乌一带风行的“叠罗汉”,十八个表演者的集体亮相更为震撼。

能不能把“叠罗汉”搬到抬阁会桌上?

张根志心里也没底,他跑到浦江县文化馆咨询。尽管想法大胆,但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纷纷表示支持。

“父亲自己跑到山上去看木头、找木材,把脚腕都压碎了。当时,家里有木雕、铁匠、木匠、油漆、裁缝、竹编等六七个手艺人干活,母亲天天在家里烧饭,供他们吃饭。”张劲松回忆道,许多人都不理解,可父亲一心要做一张独一无二的抬阁会桌。

最终,这张能容纳18名小演员组成的大型会桌“蟠桃盛会”经过多番改造后成型,并在演出中迅速引起轰动。由于造型独特,前所未有,当时被中国文化报盛赞为“中国第一会桌”。

抬阁表演《蟠桃盛会》

【3】

温州苍南元宵节、杭州余杭黄湖庙会、义乌佛堂集会……张劲松告诉记者,2024年,自己带领演出团队多次受邀前往全省各地演出。蛇年正月十二,他和团队还将前往金华世贸广场表演。

在互联网时代,传统的抬阁表演也通过抖音、微信短视频等新渠道扩大影响力。温州苍南的那场演出,就是主办方在短视频中感受到了热烈的氛围,通过互联网找到了张劲松。

随着技术发展和安全意识增强,2007年左右,抬阁表演也与时俱进。从前,演出会桌全靠人力抬,如今,会桌纷纷装上了轮子,更轻便也更为安全。

而乡亲们对抬阁表演的热情仍然有增无减。

由于扮演的角色多为神话故事中吉祥喜庆的人物,不少家长都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参与表演。张劲松总是让他们把孩子送来看看——让孩子站在会桌上亮相,看看他们胆量够不够。有些孩子开始哭闹着恐高,但跟着团队表演过一两次,逐渐爱上了这项古老的传统,常常让父母打电话来咨询,何时再有演出。

抬阁表演《三英战吕布》抬阁的年轻人为张劲松的儿子与外甥

虽然在乡亲们心里,抬阁在节日氛围中不可或缺。但在平日里,会桌、戏服等数量庞大的演出怎么办?张劲松甚至自费在村里租了四间房子用来存放。

“我儿子今年刚读大二,从13个月开始,就已上台表演。今年寒假的演出,我让儿子跟在我身后学习,就像我当年跟着父亲一样。我说,你要把身体练好,将来把这副担子挑起来。儿子说,好!”

与父亲一样,张劲松也坚持要将这项古老的表演艺术传承下去。在他看来,留住这张热闹非凡的会桌,就是留住了大家记忆中的年味。

(图片由受访者提供)
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

李蔚股票购买平台

发布于:北京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栏目分类
相关资讯